開年找工作 謹防求職“陷阱”
那么,如何才能在求職過程中規(guī)避“求職陷阱”呢?人力資源專家獻計,幫您遠離種種騙局。
微博求職“面試”遭遇“女獵頭”設局
半杯紅酒下肚錢包手機不翼而飛
【案例】
“具有8年銷售從業(yè)經驗,從事過6年快消行業(yè)的銷售管理工作……有意者,請與我聯系。”記者發(fā)現,利用時下最火的微博平臺傳播,成了如今最潮的求職方式。
登錄各大網站的微博,“微博簡歷”數量不少。曾在漢口青年路一家公司做銷售的陸羽,正嘗試著用微博為自己找一份銷售主管的工作。他仔細填寫了工作履歷、獲得的成績和興趣愛好等,此外還附上了自己真實的住址和聯系方式。陸羽說,在微博上能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圈子,其中有不少是企業(yè)負責人。通過一段時間的全面撒網,陸羽也的確撈到了不少“魚”。
前幾天,一個自稱是某大型人才機構獵頭的女士打電話給陸羽,約他到某酒店大廳面試。一開始,對方簡單聊了一些話題,但無一與工作或行業(yè)有關。陸羽認為,對方是在從側面了解自己,并沒有起疑心。面試快結束時,陸羽覺得自己很適合對方的用人要求,而對方開出的20萬元年薪,讓他有些飄飄然。
這時,自稱是獵頭的女士提議開一瓶紅酒慶祝,陸羽欣然答應。半杯酒下肚,陸羽突然來了困意,不知不覺就睡著了。等陸羽醒來時,女獵頭已不知去向,而他的手機、錢包,還有手表都不見了。
陸羽事后找到女獵頭所說的人才公司,對方卻告訴他,該公司沒有那個女士,而且近期并沒有委托獵頭招聘。陸羽恍然大悟,但后悔晚矣。
【建議】
人力資源專家于健提醒求職者,面試前一定要注意驗證信息的真實性,提防求職陷阱。正規(guī)單位面試,一般會將地點設在單位的辦公室、會議室;若招聘者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,求職者就要特別小心。在收到招聘單位的面試邀請電話時,務必先上人才網站核實一下這個企業(yè)的資料;對方如果用手機跟你聯系,必須索取對方的固定電話,面試前盡量通過對方的固定電話預約面試時間和了解企業(yè)信息。同時,不要在微博上發(fā)布過多的個人信息。
盲目簽下合同 遭遇霸王條款
承諾月薪3500元拿到手卻只有700元
【案例】
前不久,武漢某大學4名女生,經一家中介所介紹,到漢口勞動街一家民營企業(yè)應聘秘書。當時該企業(yè)給學生口頭承諾,月薪3500元,外加年終獎金;工作滿一年,辦理住房公積金。曉曉是這4名女生中的一員。據她講,當時很激動,一個剛畢業(yè)的毛頭學生,能掙這么高的薪水,等于是天上掉餡餅。
入職后,曉曉等人依照企業(yè)的程序,簽訂勞動合同,但同時又交出身份證、戶口證明、檔案等。雖然她們當時覺得沒必要,但求職心切,還是照辦了。不久,大家發(fā)現上當。
原來,她們的月薪確實是3500元,但是在工作中,必須完成合同上沒有的“霸王條款”。例如,遲到一次罰款500元,客戶打電話響三聲不接罰款500元,桌椅沒有擺放整齊、超過一厘米罰款200元……結果,大家一個月工作下來,扣掉各種罰款后,實際發(fā)到手里的只有可憐的700元,連武漢市的最低工資標準都達不到。
大家要求集體辭職,該企業(yè)卻稱,需繳納1萬元違約金,否則就不退還身份證等證件。最后,經有關部門協(xié)調,才拿回證件。當曉曉給相關機構工作人員出示該企業(yè)和自己簽訂的勞動合同時發(fā)現,這些合同根本就是不符合規(guī)定的假合同,沒有加蓋企業(yè)公章。
事后,經有關部門調查,這4名女生所去的那家中介,也是黑中介。
【建議】
人力資源專家于健表示,現場招聘會、網絡招聘、獵頭、職介機構和人才派遣公司等,是求職者與用人單位之間信息溝通的主要載體,也是求職者找工作和用人單位招聘的五大主要途徑。此案例警示,初次求職者在選擇工作的時候,一定要到正規(guī)的職業(yè)中介機構,而且還要對應聘單位進行詳細了解,一定要謹慎對待。與用人單位洽談時,要大膽和用人單位商談有關工資、社會保險等相關內容;洽談成功后,一定要簽訂具有法律效力的正式勞動合同,同時要注意條款的設置,切勿簽訂“霸王條款”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,不能將身份證和學歷證書等原件交給用人單位保存。
名為考察能力 實為借招聘賣貨
推銷“國際品牌”化妝品 結果沒賣出一件
【案例】
去年7月,劉佩畢業(yè)于武漢某高校,在漢陽一家職介所交了60元錢后,被推薦到漢陽某化妝品公司做業(yè)務員。該公司承諾每個月付2000元底薪,外加帶薪年假、公費旅游和五險一金。劉佩覺得這是個好機會,三天后,就前往公司報到。
公司負責人告訴劉佩,新人有三個月試用期,合格才能留下。經過一系列的產品培訓,劉佩很快被“洗腦”,堅信該公司產品具有相當大的品牌優(yōu)勢。培訓結束后,劉佩及一同培訓的同事被要求單獨去“實踐”,目的是學會推銷公司代理的化妝品,并要求先交300元的保證金。
然而,經過幾天的推銷,劉佩沒能成功賣出一件產品。原來,這些產品根本就無法推銷。更可恨的是,他在網上查詢之后,發(fā)現這個寫滿外文的“國際知名品牌”根本就不存在。這只是該公司采用“招聘”辦法,變相地向求職者賣化妝品的手段。發(fā)現上當后,劉佩聯合同事一起找公司理論,要求退費,公司卻要求他們提供收款單據,否則免談。
“公司原本就沒有給過我們收據?!眲⑴搴推渌轮缓贸浴皢“吞潯保锌嗾f不出。 近期保定搜才網舉辦:保定五險一金工作、保定雙休工作專場網絡招聘會,為廣大求職者提供保定好工作。